• 学术活动

吴晓灵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4-20浏览次数:104

   4月18日,著名金融学家、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吴晓灵来到我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号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理解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合理引导预期”的学术报告。校长吕忠梅主持。

   吴晓灵认为,引导预期是各国宏观调控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方式。她指出,传统教科书中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诠释已无法满足央行引导预期的要求,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基本是在开放度不高、央行能主动控制基础货币条件下的工具运用。

   吴晓灵表示,央行被动吐出基础货币时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对冲商业银行多余流动性的有利工具。用央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在央行被动吐出基础货币时也有极大的局限性,受商业银行购买意愿与价格的制约。在商业银行有贷款冲动、境内外利差对游资有吸引力时,存款准备金率是低成本冻结多余流动性的工具。

   在谈及我国央行资产负债及操作时,吴晓灵说,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资产方外汇占款迅猛增长,迫使央行大量吐出基础货币。关于应对措施,她认为资产方没有多少操作余地,因为“对政府债权”一项面临国库券不足的尴尬,而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没有回收的余地,都是政策性难以收回的资产,只能从负债方想办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深度冻结流动性的有效方法,但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是有争议的,于是央票应运而生。

   在分析美联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七项创新工具的基础上,吴晓灵指出,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陷入紧缩,美联储只能靠各种创新的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体现在美联储资产方出现各种名目繁多的项目且数额急剧扩张。其负债方的对冲,主要是靠吸引金融机构将资金存在美联储,即用存款准备金付息的方式提高准备金的比例。美联储还采用与财政部达成协议设立“补充融资账户”的方法回收流动性。

   吴晓灵多次提到,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基础货币的宽松而不是货币供应的无限宽松,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信贷减少的替代。

   吴晓灵认为,观察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比观察央行的政策工具更重要。她强调,货币与金融资产的概念不应混淆,市场利率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运作的结果。吴晓灵还对2011年金融形势及对策进行了阐述。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存款准备金率和量化宽松政策等问题,吴晓灵均给予了耐心的解答。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殷兴山出席,副校长吴少新教授、金融学院院长朱新蓉教授及金融学院教师参加了报告会。

相关链接:

   吴晓灵,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为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专家。学术成果“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中国货币政策”获1994年孙冶方经济学奖。

   吴晓灵出任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以来,强调通过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助推扶贫开发,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倡导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不断推动金融惠民、金融惠农的“金惠工程”建设。

   2004年和2005年,吴晓灵曾被《华尔街日报》两度评为“年度全球最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2006年和2007年,吴晓灵又被美国《福布斯》两度选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