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楚地艺术 审美学精髓——张昕教授讲述楚文化遗产

时间:2008-06-26浏览:40

   本网讯(记者 李双 摄影 姬艳艳)6月25日晚,应艺术学院邀请,湖北美术学院美术系主任,长江流域遗产研究所所长张昕教授作客我校,于教四-101为我校学生作了场“楚艺术遗产及审美教育”的专题讲座。艺术学院院长陈义老师也一同随堂聆听。

   张昕教授剖析了楚地文化遗产的审美教育价值,指出其核心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同时提到,楚文化遗产审美解读要从楚艺术和文化成就着眼,审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遗产代表,如青铜器、丝织刺绣、漆器、老庄哲学、屈原散文等文化的美学价值。

   随后,张昕教授通过大屏幕,为现场同学介绍了湖北、河南等省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楚地艺术品。例如青铜器中的尊盘、龙耳虎足方壶、青铜神兽等;楚漆器中的彩绘鸳鸯豆、彩绘猪形盒、彩绘双凤纹耳杯、彩绘虎座鸟架鼓、彩绘内棺等。

   此外,张昕教授还带来了湖北民间美术及工艺品,挑花、土锦、蓝印花布这些平时稀有的手工制作保留着浪漫、感情炽烈、造型奇异的特点,令同学们叹为观止;还有沿袭纤细、俊美、隽永南方风格的孝感剪纸,保留粗犷大方秦楚文化风格的襄阳剪纸、玲珑、巧夺天工的荆州皮影等,这些几近绝迹的民艺令人大饱眼福。

   张昕教授慨言,自己曾亲自到鄂西北等地调研民间艺术等文化遗产,发觉大多数已经失传,这对楚地风俗文化传承是一个损失。他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要了解家乡的艺术风俗,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