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现中国传统版画插图之美专题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13浏览次数:165

    本网讯(通讯员 杨文婧 施嘉诚 李超)11月11日, 主题以“再发现中国传统版画插图之美”的讲座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第三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杨喆。参加本次讲座的有我院分团委书记郭峰老师,张洋老师及我院200多名学生。
    讲座刚开始杨喆老师就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设计的意义和艺术价值,强调了我们只有建立在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国当代设计,才能够在世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被世界认可。紧扣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一要点,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版画的插图历史。最早的插图是公元868年刻的《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然后从水浒宋江的插图、金瓶梅到明末胡曰从《十竹斋笺谱》使用了饾版拱花技术。而明清时期的插画无论是艺术品位还是技术精湛都达到了中国传统版画插图的一个高峰。清朝的芥子园画传还传入日本,对浮世绘的产生发展有了较大影响,浮世绘又对西方印象画派产生重大影响,东方美学影响世界美术。杨喆老师为我们穿插讲解了各种不同的插画技术:雕版印刷,饾版拱花,水印木刻。其中近代荣宝斋应用中国传统水印木刻复制中国画荣列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讲座进行中,杨喆老师提出中国传统版画插图之美,为何版画插图之美被人忽视的问题?然后由着问题向我们揭示了版画插图被人遗忘与忽视的原因,首先是原作稀少,人们难以见到原作;其次是传统手工制作手段的限制,以及复制所需承担的高成本也令人却步;最后是如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因此,杨喆老师指出这些传统插画应当引起人们重视,对于这些他们的评价不在于其值多少钱,而是他们是一种中国传统,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其中的美与它所表达的含义。
    讲座最后,杨喆教授展出了解放初期的《十竹斋笺谱》的盗版古画和荣宝斋的一套《白石套画》,让感兴趣的同学就近观摩,体会、并和杨喆教授面对面互动交流。杨喆教授感慨:“当时的人很讲究、所以艺术造型也很讲究,尽管当今印刷技术很先进,还是达不到当时的层次。技术、艺术行为都是版画核心要素,艺术需细细品味。”本次讲座使我院艺术设计学生们受益匪浅。开阔了我院学生们的视野,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底蕴之美,为以后的设计之路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