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艺术设计系08级学生赴江西写生

时间:2009-10-14浏览:35

    2009年9月5日,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设计系08级全体同学在董冠妮老师和魏雷老师的带领下,迎来大学的第一次大规模集体活动——写生。
    写生的第一站是江西婺源,这是一个以风景秀丽以及独特的徽派建筑“马头墙”而闻名的古镇。境内峰峦迭绣,溪流碧波潋滟,保存良好的古村落,古建筑粉墙黛瓦与青山绿水构成一幅幅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历代文化鼎盛,人才辈出,孕育了数以千计名流青史的风流人物,散发着悠久的文化古香。    而古村落则以理坑最为有名,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恬淡和清秀,有一种难以抗拒的优美的韵律感。居民宅沿溪依山而立,小河清澈见底,几座小桥沟通着两岸,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小巷错综复杂,仿佛沉入梦一般的浪漫,特别是早晨的时候,迷蒙而又空灵,清新而又有诱惑。这里的老人总是很悠闲的坐在门外,年轻人则开店种地,小孩无拘束的戏闹,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让我们这些来写生的人都不忍心打破这无争的安乐天地。    在婺源呆了几天,我们不舍地转移阵地,到下一站瑶里。    瑶里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制瓷业兴盛,所以这儿的“陶花源”成为我们必去的景点之一。    陶花源离我们住的地方比较远,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个龙窑的好奇心,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终于到了梦寐的地方。这里有许多陶瓷手工作坊的遗址,沿路还有一处陶瓷作坊,我们看到一架水车仍然转动着,借助水车的动力,作坊里的瓷石原料渐渐被辗碎,窑工把这些瓷粉放到池中搅拌,甚是新奇。而这儿的风景也独具特色,长亭依山,小溪流畅,完全是一幅世外桃源的画面。走着弯曲的小道,踏上架在小溪上的木桥,瞥见脚下的悠悠流水,恍惚间,我感觉自己行走在了历史的边缘。    瑶里另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去处是程氏宗祠,它背倚青山,面临瑶河,可谓景色独好,风水极佳。做工精巧的石制门楼昭示着曾经的显赫,厅堂里的高梁大柱承载了太多的厚重,粉白的墙、青黑的瓦一年年尝尽岁月的风雨。刚进院里,就感觉到一股怀旧的情绪在古老的建筑中四处弥漫。祠堂的戏台上,几名艺人在台上又唱又跳,有的同学停步听戏,有的同学则进了里屋,参观这个古老的宅子,置身于深宅的情怀中。    写生的最后一站是安徽的宏村。这是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村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而这里的建筑也是最能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特色,并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誉。    宏村中的每一栋房子都有着它古老的气息。街巷里,古老的石板铺就街面,古旧黑灰的砖瓦构筑成的房舍,飘逸着朴实的民风。房屋有的已经斑驳失修,虽然残破,但却风骨奇峻,其中有些当年曾是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它的历史与繁荣商埠的痕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一代一代都生活在这里的,虽然是现代,但是却有种说不出的与世俗异样的古老的味道散发在他们身上,让人羡慕之余又有些许感慨。
    写生给大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大家营造了活跃的现场气氛,每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这种气氛,一起交流,一起去寻找各自喜爱的表现对象,让人产生一种想要创作的冲动,催促我们把看到的建筑和风景带着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对于这十几天的写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收获,而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每一个人都把心放开了,每一个人都进入了状态,每一个人都试图和先前不怎么熟悉的人相互了解……   相信,日后大家回忆起这段风雨同济的日子,一定不会觉得这只是记忆的琐碎!我们有的,记得的,会是真诚,欢笑,团结……


     如画的婺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