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学校教学改革风向标,根据学校《关于举办2025年湖北经济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工作方案》通知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教学创新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知识图谱、虚拟仿真、数字教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高等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制定2025年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院赛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大赛目标
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精心打造学院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
二、大赛领导小组
组 长:顾琛、彭红波
副组长:张 洋、陶然、万庆召
成 员:陈婷婷、魏 雷、曹余阳、艾 茁、舒慕晴、杨 洋、封 瑾、姜 康、胡 珊、梅道甜
三、参赛条件及赛道设置
(一)参赛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利用数字教学平台开展课堂教学,能利用知识图谱等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改革创新。
2.全院所有在编在岗教师,45岁及以下教师原则上必须参赛,教学名师、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负责人、省级教学竞赛及以上获奖教师、近两年优秀教学奖获奖教师原则上应积极参赛。
3.参赛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其中,第7赛道(产教融合)需以团队形式参赛,包含1名企业兼职教师(深度参与教学≥2年,需提供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签订时间≥2年)。
(二)赛道设置
1.根据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要求,大赛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设7个赛道,每赛道按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组,共计21个小组。具体分组如下:
(1)新工科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2)新文科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3)新农科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4)新医科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5)基础课程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6)课程思政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7)产教融合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课程思政赛道和产教融合赛道单独设评审组,其他赛道根据专业领域、职称及报名人数动态分组评审。
2.学院根据专业课程情况设置初赛赛道≥3个,必设课程思政赛道,有校级产业学院的单位须设产教融合赛道。校赛推荐教师需涵盖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职称。
四、竞赛宗旨
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学院院赛采取系院两级推荐选拔的方式,通过初赛成果评审和复赛现场汇报的形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鼓励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教学和改革教学,促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并发挥教学创新示范带头作用。
五、赛事组织
(一)各系赛事的组织与实施
各系赛事采取教师自愿申报与推荐申报两种方式组织教师报名参赛,根据学生评教和日常教学质量跟踪情况,注重综合考察教师的教学创新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达到以评促教、以赛促教的目的。学院各系于2025年9月5日前通过选拔确定至少2名教师参加学院初赛人选。
(二)学院赛事组织与实施
学院根据赛事要求,组织初赛和复赛两个环节,其中初赛为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比,复赛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标准参考第五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见附件1)。学院院赛暂时无需提交课堂实录视频。
学院将在2025年7月组织开展相关赛事动员活动,请参赛教师根据学校《关于举办2025年湖北经济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工作方案》通知的相关规定认真准备参赛材料,并在9月上旬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我院参赛教师撰写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2.2025年9月11日前,参赛教师须登录湖北经济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平台(https://4vb44udv.mh.chaoxing.com/)在线填报申报书并提交教学创新成果报告。9月20日左右学院将邀请校内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专家评审组,对参赛教师的创新成果报告进行评比,开展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院赛的初赛环节。
3.2025年9月25日,在学院举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的复赛环节。现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以集中组织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授课时间统一为20分钟(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5分钟的提问交流)。现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环节,学院全体教师应按规定时间到场,并认真填写好听课记录表。
4.领导小组根据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比和教师现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的综合评分排名,择优足额推荐教师参加学校复赛。2025年9月30日前将参加学校校赛的推荐人及相关材料报送教务处。
5.学院将在参加“2025年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老师中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并予以奖励。
艺术设计学院
2025年7月
附件1
2025 年湖北经济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第1-5 赛道)
一、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评分表(40 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教学理念 | 教学理念体现“学生中心”教育理念,体现立德树人思想,符合学科特 色与课程要求;以“四新”建设为引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 培养能力。 | 4 分 |
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有深度、广度,体现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反映学科前沿, 渗透专业思想,使用质量高的教学资源;充分体现“四新”建设的理念 和成果。 | 8分 |
教学内容满足行业与社会需求,教学重、难点处理恰当,关注学生已有 知识和经验,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 | ||
课程思政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三全育人”。 | 8分 |
结合所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 入课程教学。 | ||
教学过程 |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 8分 |
教学目标科学、准确,符合大纲要求、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体现对知 识、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 | ||
教学组织有序,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注重教学互 动,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 | ||
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支持教学创新。 | ||
创新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和应 用。 | ||
教学效果 | 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深度参与课堂。 | 8分 |
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得到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 ||
形成适合学科特色、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 ||
视频质量 | 教学视频清晰、流畅,能客观、真实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常态。 | 4 分 |
总分 | 40 分 |
二、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分表(20 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有明确的 问题导向 | 立足于课堂教学真实问题,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提出 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 4 分 |
有明显的 创新特色 | 把“四新”建设要求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活 动、评价等教学过程各环节分析全面、透彻,能够凸显教学创新点。 | 4 分 |
体现课程 思政特色 |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 经验做法。 | 4 分 |
关注技术 应用于教学 | 能够把握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 活动和学习评价。 | 4 分 |
注重创新成果的辐射 | 能够对创新实践成效开展基于证据的有效分析与总结,形成具有较强辐 射推广价值的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 4 分 |
总分 | 20 分 |
三、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表(40 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理念与目标 | 课程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目标符合学科特点和学 生实际;在各自学科领域推进“四新”建设,带动教学模式创新;体现 对知识、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目标清楚、具体,易于理解, 便于实施,行为动词使用正确,阐述规范。 | 4 分 |
内容分析 | 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地位、作用描述准确,重点、难点分析清楚。 | 4 分 |
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 相联系。 | 4 分 | |
学情分析 | 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 | 4 分 |
课程思政 |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引用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具 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 4 分 |
过程与方法 | 教学活动丰富多样,能体现各等级水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目标。 | 12 分 |
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充实精要,适合学生水平;结构合理,过渡 自然,便于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 | ||
能根据课程特点,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方法、技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各 种问题和困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 | ||
合理选择与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关注师生、生生互动,强调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考评与反馈 | 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合理评价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的发展。 | 4 分 |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适合学科、学生特点的评价规则与 标准。 | ||
文档规范 |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语言简洁、明了,字体、图表 运用适当;文档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 | 4 分 |
设计创新 | 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富有创新性,能体现高校教学理念和要求;教学方 法选择适当,教学过程设计有突出的特色。 | 4 分 |
总分 | 40 分 |
2025 年湖北经济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课程思政赛道)
一、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评分表(40 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教学理念与 目标 |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 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 8分 |
教学目标立足本专业本课程的育人特色,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 力培养等方面要求清晰、科学、准确,符合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应用 型人才培养需求。 | ||
教学内容 | 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相统一,教学内容及资源优质适用,能够将思政 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 | 8分 |
坚持正确方向和正面导向,深入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资源,并科 学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体系,不做不恰当的延伸,体现思想性、时代性 和专业特色。 | ||
教学内容满足行业与社会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关注学科 专业发展前沿,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恰当,体现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 度。 | ||
教学过程 | 教学组织有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能够 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 12 分 |
教学安排合理,教学方法恰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体现针对性、互动性和启发性。 | ||
信息技术的使用合理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有 力支持教学创新。 | ||
教学考核评价内容科学、方式创新,注重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 全方位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和应用。 | ||
教学效果 | 教学内容、方法及实施过程遵循教学理念,高效达成教学目标,达到 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效果,有效实现教书、育人相统一。 | 8分 |
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积极热烈,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积极 性和活跃度高,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 ||
形成突显专业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 价值。 | ||
视频质量 | 教学视频清晰、流畅,能客观、真实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常态。 | 4 分 |
总分 | 40 分 |
二、课程思政创新报告评分表(20 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问题导向 | 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 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堂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 5分 |
创新举措 | 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要求,聚焦需要解决的课程思政教 学过程的问题,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 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且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强。 | 5分 |
创新效果 | 能够切实解决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寓价值观引导 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 | 5分 |
成果辐射 | 能对课程思政实践成效开展基于案例的有效分析与总结,面向同一类 型课程、同一学科专业、同一类型学校,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 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 5分 |
总分 | 20 分 |
三、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表(40 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教学理念 | 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 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 4 分 |
总体设计 | 遵循教学理念,围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从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选用、教师配备、教 学考核、评价反馈等进行系统性设计,能够有效落实所在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要求,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4 分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准确体 现对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目标清 楚具体,易于理解,便于实施,行为动词使用正确,阐述规范。 | 4 分 |
学情分析 | 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思想 发展现状、特点和规律总结准确。 | 4 分 |
内容分析 | 符合学生思想发展和认知特点,体现课程育人理念和目标,课程知识 体系清晰科学,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挖掘深入准确,思政资 源和知识内容融合紧密恰当。 | 4 分 |
过程与方法 | 教学活动丰富,过渡自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能够 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素质、知识和能力。 | 8分 |
教学方法灵活恰当,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科学合理,关注学生兴趣、引 导学生思考,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教材和教学资源选用科学,教学案例典型恰当,注重价值引领,注重 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 ||
考评与反馈 | 教学评价维度多样,方法多元,内容科学,适合学科专业要求和学生 特点,能够评价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 4 分 |
设计创新 | 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 体现育人理念和特点,专业特色突出,富有思想性、时代性和科学性、 创新性。 | 4 分 |
文档规范 |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语言简洁、明了,字体、图 表运用适当;文档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 | 2 分 |
现场交流 | 观点正确,切中要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表达流畅。 | 2 分 |
总分 | 40 分 |
2025 年湖北经济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产教融合赛道)
一、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评分表(40 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教学理念 | 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育理念,符合专业特色与课程要 求;在深化产教融合中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 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 创新链有机衔接。 | 4 分 |
教学内容 | 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润物无声 ”的 课程思政教育。 | 12 分 |
将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等实际工作和需求以及国家 产业政策、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基础走向和价值导向紧密融合, 将生产现场转化为教学课堂,将政产学研的创新理念、机制体 制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案例,体现高阶性、创新性 与挑战度。 | ||
教学资源储备丰富,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 包括但不局限于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联 合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等,注重将行业企业发展最新前沿 成果融入教学内容。 | ||
教学过程 | 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行业企业参与,聘请行业企业优秀 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参与教学。 | 12 分 |
以解决社会和行业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 企合作平台,采用项目式、任务式等方式方法,将专业知识与 生产过程和行业标准等相对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在真 实生产环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
产学合作开发数字资源,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作为基本 教学线索,深化数字化技术在教学场景和评价中的应用。 | ||
教学效果 | 课程讲授富有吸引力,互动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能够了 解领域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实际情况,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 生素质、知识和能力全面提高。 | 8 分 |
形成服务国家战略、突出专业特色、符合学生特点和推动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合作教学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和基 本经验,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 ||
视频质量 | 教学视频清晰、流畅,能客观、真实反映师生的教学过程常态。 | 4 分 |
总分 | 40 分 |
二、产教融合创新报告评分表(20 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问题导向 | 人才培养规格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各类实践需求相符,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导向,立足专业和学科特色,发现和解决产 教融合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5 分 |
创新特色 | 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资源开发等 方面共同完成课程改革,且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强。 | 5 分 |
创新效果 | 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科学、方法有效、评价多元,数字化转型较好,学 生服务国家战略意识、专业知识素养、解决产业发展问题能力同步提 高,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 | 5 分 |
成果辐射 | 能够对产教融合课程教学的合作模式和成果转化开展基于证据的有 效分析与总结,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 5 分 |
总分 | 20 分 |
三、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表(40 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理念与目标 | 课程设计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目标符合专业课程 特点、学生实际,清楚具体,易于理解,便于实施,助力拔尖创新人 才培养。 | 5 分 |
内容分析 | 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及时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 社会需求新变化、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及时,动态 完善。 | 10 分 |
避免“两张皮”,将专业课程知识点关系、地位、作用纳入到产业发 展的新环境、新背景中去讲授,描述准确,理论与实践结合合理,高 校、行业企业内容分配合理;参与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合理。 | ||
过程与方法 | 教学过程在行业企业真实场景下进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 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 | 15 分 |
通过产教协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教学重点突 出,难点把握准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
合理选择与应用数字化平台和技术,创设教学环境,强调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 | ||
考核评价 | 评价方法和主体多元,行业企业参与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发展得到合理有效评价。 | 5 分 |
设计创新 | 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富有创新性,注重资源整合,能体现产教融合协 同育人的教学理念、思路和要求;教学方法选择适当,教学过程设计 有突出的特色。 | 5 分 |
总分 | 40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