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资源共享课

   《色彩》是根据湖北经济学院各学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而开设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我国高校色彩基础课程安排中,本课程将色彩中造型与空间的关系,并揭示出色彩基础设计中二维、三维空间的巧妙转化,及矛盾诙谐的构成形式,在加强学生对艺术修养的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从而在教学的实践中转变过去一种纯技术的教授,使学生明确认识基本构成形式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扎实的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各种设计创作技巧。除此,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艺术修养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激发学生充满创造性的视觉想象力,促使其思维方法多样化、创作方法灵活多变。

    本课程开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多位同仁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学科地位基本稳固,已具备较成熟的教学体系,在高等院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十多年里设计教师们,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从社会对设计人才创作能力的需求出发,又根据不同专业对不同类型设计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智能的培养能够到社会上实际有用,这成为确定设计基础教学目的的准则,据此不断改革优化设计基础教学内容。由此申报的校级科研课题《基础造型语言之整合研究》、《设计基础与设计意识初探》,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省级课题《严肃游戏的开发对湖北动漫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反腐倡廉千字文动画系列片》正处于深入研究之中,在该项目和动画片制做中色彩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课程组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已发表30余篇。参与各项教研课题8项,获省级奖项4次。

 近几年来,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学校相应地加强了教学软硬件的建设:增设模型制作实验室,引进任课教师,积极选派骨干教师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授课比赛、学术研讨会,参与企业、事业及广告等单位的设计和策划活动。教师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得到了共同发展,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我们召开了3次课程研讨会,针对艺术类学生进行了课程改革。

 一、课程组织形式的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严格遵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室、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来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充实性、实践性。针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工作的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讨论式、研究式、以及课内外结合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

1)讨论式教学。

例如在讲授色彩的艺术教学时,启发学生将传统图案和平面构成相比较,自己归纳总结出色彩艺术的特点,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对于比较丰富的现代色彩作品有一个的了解。另外,对于实践性强的内容,如超级写实色彩、表现性色彩写生等则安排专题教学,然后学生课堂作品进行分析,大家再一起讨论、评价,这样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色彩是一门专业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色彩、图像、声音等方面有着极其敏锐洞察能力,所以在教学上必须运用视、听等多媒体,增强案例的感染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教学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青年,他们既有较强的求知欲,又有较强的可塑性。学生的心理、情感、爱好及价值观念等,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作为教师,如果对此缺少客观、科学的分析和把握,必将造成教学的盲目性。因此,重视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因材施教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讲解、准确的概括,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增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长久、更牢固。教师讲解既有启发,又留有余地,使学生听后能引发思考,增强继续求知的欲望。

4)课题式教学。在实验教学的训练,结合实际的项目,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通过课题式教学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的效果。教师按每周要求学生完成一例设计作品。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运用大量案例教学。在课堂中引用中外优秀作品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感到“有味”、“有奇”、“有感”。并对现代绘画现状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在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能力。

6)突出实践性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强调课堂写生,看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各种表现手法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多种材料进行主观表现,并做到构思新颖,有一定的独创性,画面生动且富于视觉冲击力。另外将教师、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探索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包括:

1)采用了多媒体演示课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资料等内容全部都进行了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3)我们确立了“建立有经济类院校特色的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湖北经济学院的学科优势与学术环境,使之在艺术类学生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

三、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严把教学质量关

完善的教学监督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师在教学计划与大纲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专家听课意见、教师教学情况、后续课程反映,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反馈,教师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方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综合实验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教学监督和畅通的沟通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大纲,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四、考试模式的变更——取消闭卷考试

《色彩》课程是所有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性技术课程,该课程教学主要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掌握色彩语言及理论知识。该课程的考核重点是对学生创意思维与创意技能的形成性评价。我们对色彩课程的考核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积极的进行了研究与改革,并将教改成果广泛运用到教学中。

用课堂作业、综合练习等方式进行成绩评定取消闭卷考试,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综合能力等特点,用课堂作业、综合练习和课程学习调研报告三结合的方式进行成绩的评定,这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及实际检索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很好地贯彻了绘画基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一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创新精神;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扎实的实践技能和相应的设计理论知识。

 五、教材使用与建设

 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严格遵守学院的有关规定与要求,选用最新的高质量的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时效性。

主要教材:

1《设计色彩》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1

辅助教材

1.设计基础山口正诚冢田敢中国工业美术协会 1981

2.《现代色彩静物技法》谭亚平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8

3.《从色彩走向设计》琦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4年

4.《水粉画》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5.《色彩形式语言》赵勤国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

6.《绘画构图》曹昌等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

7.《现代具象语言》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年

8.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德)马克斯·多奈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视觉艺术的社会心理中川作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

10.论艺术的精神·康定斯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

11.设计的色彩计划大智浩大陆书 1980

12设计基础山口正诚冢田敢中国工业美术协会 1981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课程任课教师对设计基础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进行了多次论证和修改,紧跟市场,与时俱进,以策略性创意为主导,强调学生对设计形式的综合运用能力,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完整的教学体系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